以“心”换“新”好小区住出幸福感
时间:2025-01-10 22:13:57 出处:娱乐阅读(143)
一座城市的心温暖,不仅体现在车流不息、换新好繁华热闹的区住景象中,更离不开温暖明亮的出幸民生底色,好小区正是福感其中一抹不可或缺的暖色调。
作为城市的心“细胞”,住宅小区是换新好市民的生活家园,打造设施配套齐全、区住环境优美整洁、出幸管理科学精细、福感服务贴心到位的心好小区,是换新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。在雅安,区住新建高品质住宅加快推广的出幸同时,各个既有老旧小区也不断发生“蝶变”。福感
完善基础设施
做好民生工程
近日,伴着冬日暖阳,记者走进位于雨城区康藏路的碧雅园小区。这里不再是从前那个老旧小区,已蜕变成一个环境优美、设施齐全、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,述说着好小区的动人故事。
“地面平整了,墙面干净了,遛弯散步也舒坦了,焕然一新的小区,望着就清爽。”听说记者前来采访老旧小区改造,碧雅园小区的“资深住户”张逾慧忍不住夸起来。
今年60岁的张逾慧,开朗健谈,但聊到一年多前的碧雅园小区,她眉头紧蹙,为啥?
因为她居住的碧雅园,是雨城区河北街道沙溪社区的老旧小区,由于长期缺乏管护,设施老、停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。随着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全面推进,张逾慧和小区业主迎来了希望。
如今,走进碧雅园小区,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墙面、平整宽阔的沥青道路、整齐划一的泊车位……改造后,这个老旧小区迎来“逆生长”,点缀其间的几株银杏树,更是平添了几分冬日的韵味和雅致。“此次改造,对外墙、屋面、道路以及雨污水管网等进行全面修复和整治,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屋顶漏水、道路坑洼等问题。”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不仅如此,还完善公共设施,规整停车位、非机动车棚、树池、花池,设置人行通道门禁系统,实现了“面子”“里子”的双提升。记者发现,如今的碧雅园小区焕然一新,移步换景,休闲锻炼区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,昔日的鱼池与花园交相辉映,令人眼前一亮。住上好小区的张逾慧,言语间充满了幸福感与归属感,也“晒”出了居民们满满的幸福感。鲜活的案例,是我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品质提升工作的缩影。
“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一头连着城市发展。我们最大限度盘活用好闲置资源,充分利用拆违拆临空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、闲置房屋等资源,设置养老扶幼、休闲健身、便民服务等配套设施,通过精巧设计、活用资源,实现小区功能的增补和优化。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,近年来,我市始终聚焦为民、便民、安民服务,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,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以服务“初心”换取群众“放心”,努力建设让群众满意的好小区。
据悉,全市今年列入改造计划的361个项目开工率达100%,改造完成后将惠及近2.5万户居民,实现升级版的“家门口蝶变”。
优服务 可持续
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
小区要改造好,更要管理好。
青江小区作为雨城区青江街道的一个老旧小区,于2022年9月底启动改造,至2023年6月全面完成,让360户居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。
“三分在建、七分靠管,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街道、社区党组织作用,及时跟进物业管理,帮助居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自我管理组织,让老旧小区不仅‘改得好’,还要‘管得好’,切实做好改造‘后半篇文章’。”雨城区青江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。
青江小区的改造不仅注重实效,更广泛征求居民意见,将居民最关心的问题纳入改造内容。主要实施了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、外立面改造、围墙修补和小区路面黑化等工程,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不配套、环境卫生差以及停车难等问题。
小区改造好了,管理也要跟得上。该小区的改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实现党的工作触角在基层有效延伸,避免“前改后乱”现象,小区综合环境更加优化、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意识明显增强。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为主线,落实党员双找、双报到,聚集25名党员,成立青江小区功能性党支部,同步构建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委—小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”四级组织体系,成功破解小区无人管的难题。同时,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“传帮带”作用,推选5名有威望、有热情、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成员,推行小区党支部与自管委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,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自管委主任,让小区党员成为小区治理的中坚力量。采取自荐和推荐方式选举产生自管委、监管委机构,规范小区管理制度,制订28条小区自治公约。通过小区自管委牵头,小区运行实行服务事项公开、重大决策公开、管理费收入支出公开“三公开”,实现居民小区自治管理。
小区是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是基层治理的末梢。聚焦老旧小区“焕新”与“长新”,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近年来,我市持续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,通过推动小区自治工作的有力有序进行,以精细化的“微治理”汇聚成居民群众的“微幸福”。此举不仅让居民亲身感受到治理成效,更让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触手可及,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。
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雨川